信息公开

Information Disclosure

媒体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发布
0
中国中铁:如何快了百余天?——中铁六局交通工程公司成都地铁3号线施工侧记
作者:常青 姬琳 发布时间:2016-12-26

媒体:《中国中铁》报第三版

日期:2016年9月7日

 

一个不足百人、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团队,面对盾构施工区间砂卵石、卵石土、粘土、泥岩等四种地下水丰富、极易发生地面塌方、洞门漏水、盾构喷涌等现象的复合地层,面对盾构下穿川陕立交桥等多个特大风险源的重重考验,让两台盾构机累计掘进4600米后,于2014年2月12日比计划工期提前106天实现成都地铁3号线首个双区间双线贯通。他们所在的项目部成为中铁城投成都地铁3号线工程中首个完成盾构隧道施工任务的团队。
 
  推行盾构拼装实名制保质量 

  中铁六局交通工程公司承建3号线一期工程05标熊猫大道站-动物园站-昭觉寺南路站物园站-昭觉寺南路站两个区间,全长2300米,计划工期485天,全部采用盾构法施工。 
  2012年12月9日进场伊始,项目部在细化分工、完善制度的基础上,率先推行盾构管片拼装质量实名制、管片止水带粘贴实名制、质量控制责任追究制度及信息反馈制度,使双区间双线隧道成型优美,质量合格率百分之百。 
  在实名制推行过程中,项目部设定了管片拼装手、盾构司机、掘进队长、质量主管、管片进场验收监理、管片拼装验收监理等6个关键岗位,在细化工作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他们分别是隧道实体质量控制的先锋、控制管片质量的主力、盾构隧道成型质量的领导、整个质量过程的监督、质量控制的第一道和最后一道关口作用。项目部把他们的名字张贴在每一环管片上,在肯定他们工作付出的同时,又为奖惩和追究提供了依据,极大鼓舞了士气,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助推了工程进度。
 
  预判、攻坚重大风险源保安全 

  盾构下穿川陕立交桥,是3号线少有的特大风险源之一。该桥是进出川陕的唯一交通主干道,更是成都市唯一的大件运输桥梁。桥长880米,盾构下穿影响桥梁距离长达551米,隧道左右线侧穿其主桥、跨线桥、匝道桥桥桩,影响范围内桥桩47根,桥桩与隧道外边线最近距率只有1.63米,对施工精度要求特别高。此外,220千伏电力隧道是当地高压供电主隧道,与盾构区间隧道垂直净距约2.6米,对施工沉降控制要求特别高。 
  面对盾构施工能否顺利下穿大件运输桥梁的疑虑,项目经理贾广武、时任党支部书记李剑祥迎难而上。贾广武主动请缨担任“下穿川陕立交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并把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员工划分为路桥协调、驻场联络、盾构掘进、测量巡视、安全抢险等11个联络小组。他们每天坚持在现场解决问题,并以短信形式向业主代表、总监理工程师汇报当日工作情况。李剑祥坚持每天去川陕立交桥的产权单位成都路桥经营管理公司,向其主管工程师通报掘进进度和沉降数据,每周定时报送监测数据,每月定期邀请路桥公司技术负责人对隧道施工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8月1日,两条隧道均顺利穿越川陕立交桥,比计划工期提前3天,并首开国内盾构机下穿大件运输桥梁的纪录。 

  向学习要成果提升施工水平 

  项目部盾构掘进队学习小组对管片进场验收、浆液拌制、管片选型、管片拼装、姿态控制和二次注浆等方面进行学习、分析、研究。针对管片上浮导致管片破损的问题,他们研究出注浆量计算、浆液拌制质量、同步注浆方式、增加二次注浆量等四步控制措施,杜绝了管片上浮,遏制了管片破损势头。 
  针对盾构机掘进姿态与掘进参数不易掌握等问题,李剑祥带头成立了盾构施工专项学习小组,带领机电系统员工分别从设备原理、尾盾长度、尾刷焊接和注浆管布置等方面逐一排查,并把排查到的问题与书本知识对照,与专家组研讨,在同事间协商,在实践中运用,最终使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决。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广泛开展小改小革活动。他们将大管棚应用于暗挖的技术运用到富水砂卵石地层的端头加固,取得很好效果,形成了《富水砂卵石地层端头大管棚加固技术》成果。为了实现区间不换刀,他们优化了刀具选型布置;为了减少膨润土改良工序,他们采用加大单管泡沫注入量并循环切换的方式对渣土进行改良;为了确保连续掘进,他们租赁了临时渣土存放场地……从而极大节约了时间。 
  工期提前的106天从哪里来?从责任心上来,从攻坚中来,从学习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