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Information Disclosure
10月22日
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大会举行
由中铁城投投融资建设的
成都轨道交通7号线工程
荣获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这是成都轨道交通7号线工程继被评为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国家优质工程后
荣获的又一国家级大奖
成都轨道交通7号线是成都市中心城区沿二环附近敷设的一条闭合环线,连接成都市6大主城区,串联东、南、北火车站及城北客运站等重要交通枢纽,衔接二环快速高架,是国内首条一次性建设开通的全地下结构环形线路,于2017年12月开通。
面对线路穿越建(构)筑物多、任务规模大、施工难点多、建设工期紧、制约因素多、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施工环境风险突出等不利因素,在成都轨道交通7号线工程建设过程中,中铁城投联合各施工单位积极推广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其中,积极应用建筑业新技术10大项45小项,自创新技术9项(不含课题中的分项技术)。
设计创新
从创新地铁地下车辆基地设计理念入手,首创国内环线地铁上下重叠全地下式车辆基地模式、地铁地下车辆基地“轨道+物业”“轨道+景观”综合开发模式,创新地下停车场结构防水措施设计、节能减排与绿色环保设计理念与方法以及地铁与其他市政工程同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模式,在通信方面构建了成都地铁首张通信传输骨干网。
途径古蜀文化的发掘地金沙遗址,以“太阳神鸟”演绎成都城市文化蕴含,将太阳神鸟LOGO与灯具造型相结合,作为共性文化元素贯穿全线,即满足功能需要,又体现文化诉求。
技术创新
针对成都地质特点,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国产盾构机,增加刀盘喷水防堵装置,发明并运用精确控制的同步注浆控制系统,解决“结泥饼”等难题。
首创盾构洞门延伸钢环始发技术,研发快速顶推盾构过站施工技术,有效提升成都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技术,解决了大跨度、大长度预力混凝土板预力筋水平及竖向定位不精准等难题。
研发并应用多项“四新”技术,首创地下隧道虚拟双导线控制测量技术、盾构接收段近距离下穿带压大管径污水管技术,通信首次采用软交换技术、动照增加消防电源监控技术,有效解决地下隧道导线控制测量点位布设、测量效率、测量成本、施工工期间相互矛盾等问题。
成都轨道交通7号线工程曾创下多项
“首”“第”“最”
1 国内首条一次建成的最长地铁环线。 2 西南地区一次性设计并开通换乘站最多的线路,是成都地铁进入网络化运营新时代的标志。 3 国内首次设计、实施地铁双层地下停场及地下车辆段,地下车辆基地建造技术属国内一流水平。 4 在成都首次成功实现“轨道+物业”综合开发模式,并结合同步建设成都轨道交通指挥监控的“最强大脑”——线网指挥中心(COCC)。 5 在成都首次采用新车车辆异地调试,保证工程顺利开通运营。 6 在成都首次实现地铁车站与其他市政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或分期)实施,7座地铁站与市政桥梁(下穿)同步建成运营。 7 首次创造性采用车站站台在既有建筑下方暗挖施工,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8 在成都地铁首次采用A型车,是成都地铁开始转向A型车运营新时代的标志。 9 为成都地铁构建了首张通信传输骨干网。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简称詹天佑大奖,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联合设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的全国建设系统工程奖励项目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首批核准的科技奖励项目,也是中国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奖、“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奖”的主要奖项。获奖项目均为在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方面成绩显著的优秀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被称为建筑业的“科技创新工程奖”。